但似乎很多人,都不去思考,人家凭什么做到高福利,而我们又正走在哪个阶段。
今天这篇文章,或许和楼市没有直接相关,但是和每一个人,至少你们未来的财F会息息相关。
尤其是德国,那边的人太松弛了,一年有140多天都在休假,如果你们公司和德国人有生意上的往来,你们会发现沟通的效率非常低。
我们和德国的时差有7个小时,我们9点上班,他们凌晨2点睡觉,我们6点下班,他们11点正在喝咖啡在开会,如果在下班时间再找他们,根本找不到人。
德国最拿得出手的其实是德国的汽车,bba+保时捷。这几个几乎垄断了全球豪华品牌销量的品牌。
德国汽车行业的优势其实在于传统工业技术的领先,在30万以上的豪华车市场,德系汽车基本上没有任何对手,因为大部分采用的零件都是德国的零件供应商。
如果是普通品牌车,其实德国车和中国车用的都是中国的零配件供应商,大家卖的也是差不多的价格,质量上以前德国零配件确实比中国好,但这几年已经没什么差别了,中国工业什么都能做。
你们想想德国的福利就知道了,人家的汽车是德国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人家也是要养活上下游一堆员工,这些员工还要高工资、高福利,你说零配件的价格能低吗?
所以我记得我很早以前就看过一句话,人家BBA贵的是那个标,而你花的钱,不就等于变相替别人养员工了吗?
在2015-2018年,中国30万以上的高端车市场,bba基本上没有一点对手,你必须要用人家德国的零配件,人家的员工自然可以高工资、高福利、长假期了。
但这几年,你也发现,30万以上的市场,我们开始有问界、理想、蔚来等等,而且空间舒适度更高,更省钱,更智能,也有更多的中国家庭,开始支持国产品牌。
你买别人的手机、汽车,他们的吃下的利润,就会去养他们的教师、公务员、小超市收银员,去给他们发工资,去给他们发福利。
而你买国产的手机、汽车,中国的公司赚了这笔钱,也会以S收的方式上交,最后反哺的是我们的教师、公务员、小超市收银员。
就取决于这一个国家有没有高溢价的技术、产品,可以垄断全球,最后国家可以从高溢价中反哺给普通老百姓。
为什么老美千方百计针对的是我们的高科技,针对的是我们的技术升级呢,这也是原因。
任何一个经济体,底层人民能赚多少钱,其实都是这一个国家的精英和强者在做补贴的。
前段时间,马斯克提出要让美国再一次伟大,所以要扩大H1b签证的数量,大力引进全球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美国的持续进步。
可是红脖子们不乐意了,他们都以为引进所谓的技术人才,不就是和自己抢饭碗吗?
讲真的,红脖子们以前高技术人才会抢了他们的饭碗,但实际上所谓的高技术岗位,医院、律师、工程师们,这些岗位,红脖子们真的能做吗?
大家都知道,漂亮崇尚快乐教育,他们对数学的运算法则,估计停留在我们的小学水平,或者说,小学都不如。
但你们去看看,漂亮那边底层的工作岗位,只要你有漂亮的国籍,肯干,一年年薪也能拿到个4-5万美元,折算下来,也有个30-35w年薪的人民币了。
而这个收入,基本上我们一线城市大厂员工或者小企业的管理层以上才能拿到的了。
如果以他们的能力,没有漂亮的国籍,离开美国,靠着能力去找工作,你觉得他们能在我们这找到30-35w年薪的工作吗?
你们应该看过一些文章,说我们这里买了家具要安装,上午到的家具,中午就可以有人安装,而且安装费要么就是包含在家具中,要么也就100-300不等的安装费用吧。
所以本质上漂亮的底层民众,他们能拿到的4-5w美元的年收入,不是能力带来的,而是漂亮国籍带来的,是漂亮在补贴他们。
为什么漂亮明显针对我们,因为他们太知道了,欧美之所以能是发达国家,欧美为什么有高利润、高福利、甚至高收入,都源于他们在技术或者行业上的足够领先和垄断。
欧洲国家强,人家也是在S2真枪实刀抢来的,英国人也是在大航海时代,用工业革命+出海搞殖民换来的。
所以我们羡慕人家,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享受高福利,那我们就必须想明白一件事情:
那就是必须将汽车、高铁航空航天、半导体、材料、化工、生物制药、机床等等这些能产出高收益的行业都吃下来。
而且还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军事实力来保护这一些行业,否则别人会干预你去建立这一些行业的基础搭建。
只可惜很多老百姓根本不懂里面的逻辑,一直被一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在洗脑,只看到结果,却丝毫不过问过程。
如果没人在前方给我们去奋斗、去研究,我们不进步,哪来的能享受高福利社会的那一天?
很多人做着在工厂打螺丝钉的工作,却一直嚷嚷着为啥不给自己加工资,还想着人应该少一点,这样他们就能去研究芯片、研究高科技了。
你真正去查各国的GDP增长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我们,还有少部分发展中国家,还有就是美国,其余国家的GDP增速是很缓慢的,十几二十年可能都没有多大的增长。
总量没有多大变化,但他们享受高福利和长假却很久了,各位,你们觉得还能持续吗?
这几年,我们在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包括我前面说的,问界、理想、蔚来,在舒适感、技术上都有很大的突破,也逼得其他几个国家龙头车企,面临挑战。
比如大众汽车宣布为减少相关成本并提高竞争力,大众汽车计划关闭至少3家工厂并裁员数万人。
缩减德国所有剩余据点的规模,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要减少更多产品、产量、班次和整个装配线年以来,首次在德国关闭工厂。
可现在呢,我们已在想办法在高科技、军事、产业上进行突破和升级,普通老百姓对这些名字没有太立体的概念,但你们必须清晰认识到:
相反,换个好的角度去看,别人之所以想压制我们,正说明我们在突围而出,而他们害怕他们享受的高福利,被中止。
1月,大家对2025年大行情怎么走很关注,因为他们关注我们是不是要做好相应的资产配置,房子又是否能成为下一轮财富增长的蓄水池,我在近期的闭门直播,都想非常详细的分析。
尤其是大家最关注的房子部分,会展开和大家说清楚,感兴趣的,可以扫码加我微信,和大家聊聊我对2025年的一些趋势判断。
在8-90年代,那时候发达国家在我们亚洲建立代工厂,1996年,台湾劳工的平均薪资就达到了43000新台币,当年的汇率是27新台币兑一美元,也就是说月薪差不多相当于1592美元。
当时北京的月平均薪资,只有200出头,而很多乡镇的工资,只有80-100不等。
但现在工厂的综合工资就4000-7000了,还要加班10-12个小时才能拿到,很多人也已经不想到工厂打工了,可即便是这样,像菲律宾、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反而很羡慕这样的薪资水平,
接下来机器人如果普及、AI如果普及,那些流水线上拧螺丝的低端岗位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会是大量的研发岗位。
我们也会通过一代一代的教育和产业升级,慢慢淘汰掉低端工作岗位,再利用在某些领域上的垄断,把大量的中国人培养成高薪的技术人员。
生产力决定了工人工资,你想想,我们为什么每年砸那么多资金去研究高科技、去反复提新质生产力。
这和我们所有人都有关系,很多人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你月薪3000的没有关系,
等尖端领域搞出来好东西,卖出去赚了钱,再通过转移支付转给普通人一些,底层的工资,自然也能往上涨一涨了。
回看欧美日韩,他们的房价,在过去或许也经历过反复的上涨和下跌,但他们核心城市的房价几乎每一年也都在涨。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连高科技的布局都没有,那么你肯定不是首批吃到发展红利的人,你的财富也会是首批增长的。如果你做不了高科技的股东,想办法去做高科技的房东吧。
产业尚且要升级,房子何尝不是,高端产业淘汰低端产业,才能让普通人赚到钱,那房子也只有跟着产业升级和转移,才有机会从始至终保持竞争力。
置换就是这么个意思,三四线城市房子置换到一二线,远郊区置换到近郊区或者市区,老房子置换成次新或者新房,小房子换成大房子。
如果你相信国运,也坚信未来我们的产业能完成升级,我们也能保持优势,我们的资产价格就始终会有反弹的那一天,而现在的你,只需要
而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我上面说的,先优化你的资产结构,优化你手上多余的房子,做好提前布局,无法判断的,不知道如何置换的,什么房子要换的。
可以扫码加我微信,在闭门直播中,我还有更细节的一套方法,对大家说,未来的资产走势,以及当下,我们每个普通个体,都要做好什么准备。
异性之间一个很玄学的现象:一个女人如果不花这样的一个男人的钱,他们的感情基本不稳固
CBA 季后赛:老将老矣 尚能用否?新疆拒绝翻盘 南京 29 次罚篮 也没用
浙江3人20+大胜青岛追到总分1-1 余嘉豪25+7完胜杨瀚森2分6犯规
新消费日报 新疆用户现可享淘宝大件家装包邮及送装一站式服务;清明节假期国内出游总花费超575亿元;绿茶集团港股IPO获证监会备案……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